产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 尊龙人生就是傅官网 > 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新引擎”中安在线一马鞍山

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新引擎”中安在线一马鞍山

时间:2023-09-28 16:1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新引擎”

  千古人文地,一城山水诗。这里是诗仙李白的终老之地,是楚汉相争刀光剑影最后的战场,还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钟情之所,这里就是山水秀美、历史文化灿烂,素有“一半山水,一半诗歌”美誉的“中国诗歌之城”——马鞍山。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文化引领,因势利导,盘活资源,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让文旅融合成就“诗与远方”。

  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激发城市发展动能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成为产业融合创新的新动能,文旅产业数字化正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产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过程,推动文旅产业融合,激活文旅产业创新。

  精心谋划布局,精准靶向发力。今年以来,市文旅局按照省数字创意产业工作专班统一部署,主动出击,市县联动,紧抓数字创意产业,切实开展“双招双引”,聚焦夯实招引基础、拓展招引渠道、优化招引环境、强化招引实效四点发力,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和文旅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夯实招引基础,拓展招引渠道。推荐凌家滩考古研学文创小镇等36个数字创意产业招商项目录入全省数字创意产业项目库,组织安徽金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加入省数字创意产业协会。成立了市数字创意产业协会,对全市79家数字创意规上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建立全市数字创意企业名录和重点项目库。与此同时,加强与国艺中联等知名企业对接联系,推动“长江不夜城”项目落地。借助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大会等平台推荐互联网小镇等项目,延伸招商产业链。

  优化招引环境,强化招引实效。市文旅局动态编印数字创意产业招商项目进度表、招商投资情况统计表,健全分析推进、信息共享和跟踪服务机制,全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全市数字创意产业今年以来签约、开工、投产“双招双引”项目110个,总投资额达199.09亿元,其中已纳统项目50个,纳统金额114.67亿元,在全省数字创意产业“双招双引”综合排名第一。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加码”市民幸福生活

  在马鞍山市村镇,对于“114861”和“121616”两串数字几乎家喻户晓。“114861”即确保乡镇(街道)每月举办各类讲座或培训不少于1次、编办文化宣传橱窗不少于1期,每年组织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不少于4次、举办单项文化活动不少于8次、开展文化下村活动不少于6次,形成1个特色文化品牌。“121616”即确保行政村(社区)每月看1场电影,每半年看2场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季度举办1次培训,每年组织6次文体活动,形成1个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每年组织开展6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近年来,全市公共财政对文化投入不断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相继投入资金5亿余元,按照“主城区10分钟、县级城区15分钟、镇村20分钟”的标准提档升级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成了含山县图书馆、当涂县图书馆和当涂县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文化新馆,博望区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新建的文化馆和图书馆完成基建工程。

  精准定位,科学谋划。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省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近年来,马鞍山紧紧围绕打造“全省领先、中部示范、全国一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名城总目标,扎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基本构建网络健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六大体系”,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八大路径”,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马鞍山样本”。

  培育文化创新生态 打造精品力作高地

  大力培育精品力作,推动实现薪火相传。今年马鞍山市围绕党的二十大创作推出黄梅小戏《为你好》、舞蹈《白纻舞》、情景快板《绿水青山我的家》等30余部文艺力作。其中,话剧《特种钢》 成功入选“安徽省重点文艺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扶持全省濒危剧种——含弓戏传承发展,全年购买100场公益演出。

  创新政策扶持,激发院团活力。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积极开展“送戏进万村”“百场文艺下基层”等公益性活动,上半年,赴基层开展演出250余场,惠及群众7000余人次。以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式,引导转制院团和民营院团参与剧目编排和场次采购,创排黄梅小戏《双龟》等3部剧目,兑现演出补贴30余万元。

  推动优秀作品展演,促进演艺资源共享。创新开展马鞍山文化惠民消费全城行系列活动,推出1万张文化惠民卡和2000张10元惠民演出门票,引进话剧《桂梅老师》等20余场惠民演出,进一步满足市民对艺术文化的需求。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长三角文艺交流,组织儿童剧《狐狸孵蛋》等3部剧目赴南京、苏州、义乌等地演出8场。

  保护传承长江文化 释放独特文化魅力

  强化保护,守护文明根基。长江马鞍山段是八百里皖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市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长江文化保护筑牢生态屏障。通过加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投入近8亿元对长江马鞍山段濒危损毁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累计抢救修复出土重要文物146件。每年在全市博物馆举办长江文化相关主题展览150余场,系统展示长江文明和地域文化。

  融合发展,做强文旅产业。全力打好“长江牌”,实现文化与产业交互促进,以采石矶晋级国家5A景区为契机,整合薛家洼、陈家圩、江心洲等长江沿岸文旅资源,引进大型文旅集团开发运营,打造长三角精品旅游胜地,推进长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长江文化与体育、康养、研学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香泉国家级健康度假小镇等特色小镇,建成国内知名的凌家滩文化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注重宣传,讲好长江文化故事。近年来,全市深入挖掘马鞍山本土文化资源,重点围绕和县猿人遗址、马钢9号高炉等文物遗产,《千字文》《陋室铭》等国学经典,项羽、刘禹锡等历史名人,对马鞍山长江文化开展多学科研究,推动文化资源走向文化叙事。高水平连续举办33届李白诗歌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编撰《课本上的马鞍山》等系列丛书,创作编排话剧《特种钢》等10余部地方文艺精品。

  建设应急广播体系 提升广电惠民效能

  近年来,市文旅局大力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惠民工程,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不断提升马鞍山市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服务能力,极大满足了城乡居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需求,丰富了偏远农村地区文化生活。

  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善传输覆盖网络。应急广播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应急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文旅局充分结合马鞍山市实际,科学筹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推进马鞍山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共计建成1个市级平台、9个县(区)级平台、50个乡镇/街道平台、544个村级前端和5502个终端,超前完成建设任务,构建市、县、乡镇、村四级贯通、逐级可控、实时高效的应急信息发布体系。同时,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利用,实现应急信息发布平台与有线电视网络、调频广播的无缝对接,有效打通信息传送“最后一公里”,确保应急信息实时送达末端。

  发展数字文化,提供便捷服务。近年来,市文旅局牵头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惠民工程,共计为偏远农村地区安装8.5万套“户户通”设备,能够收看不少于25套清晰的电视节目,有效保障了有线电视未覆盖地区的收视需求。同时,为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常态化组织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按照每个行政村每月至少免费放映1场数字电影的标准,平均每年组织公益放映活动5000余场次,受到了乡村居民的极大欢迎。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观影条件,市文旅局主动牵头,为全市各乡镇建设电影固定放映点,截至目前全市各村镇已建成固定放映点22个、室内放映点10个、室外放映点12个。